臨時工廠登記證、可申請外勞工廠登記證。缺工! 一次解決!
路徑 : 服務介紹 > 最新消息

陳林幸虹採訪 2022年4月22日
台灣遠洋漁船作業遍布三大洋,卻因少數漁船涉及外籍船員勞動剝削或暴力事件,遭國內外NGO團體批評。為加強改善外籍漁工人權,農委會今天(22日)公布7大策略,其中從今年7月開始,將5年未調整的最低工資,由450美元提升至550美元,升幅達22%。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表示,行政院也已核定,預計未來4年,投入新台幣20億改善遠洋漁業的外籍船員人權。

台灣遠洋水產品出口值約280億,作業漁船遍及三大洋,但卻因少數漁船涉及外籍船員勞動剝削或暴力事件,遭國內外NGO團體批評。

農委會22日說明「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提出7大策略,包括落實勞動條件,從今年7月開始,將5年未調整的最低工資,由450美元提升至550美元,且建立薪資審議機制,須直接給付船員,不得經由外國仲介轉付,且要求船上以出勤紀錄表,明確記錄工時。另外,也要強化仲介管理,要求境外僱用仲介須先取得勞動部許可,且合作國外仲介須取得該國核准,要求仲介服務、照顧船員,對行蹤不明達一定比例的仲介予以停業處分。其他還包括強化漁工的生活條件和社會保障、提升監測管理機制能量、加強權宜漁船管理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原音)遠洋漁業面臨兩個很重大的議題,一個是非法捕撈IUU,另外就是人權的議題。我要澄清,這都只是少數的少數,也就是兩個手指頭算出來還夠用,也就是只有幾艘違反相關的規定,導致大部分的遠洋漁業者,承受整體的壓力。』

陳吉仲也指出,為達到這7大策略,業者必須全力配合,也希望業者能夠以當年努力要撤銷歐盟對我舉黃牌的毅力,共同來執行。他也指出,像以最低工資調升來看,遠洋業者等於一年要多支付新台幣7至8億,不過,農委會也會提出紓困策略支應。陳吉仲也強調,政策一定要往前走,農委會也規劃遠赴印尼成立訓練外籍移工登上台灣遠洋漁船前相關訓練,且引進日本的相關做法,避免很多不幸的事件發生。